形态描述
雄虫头胸部淡褐色,但前、中胸背板中脊黄白色,中胸背板色略深。前翅黑褐色,仅近前缘横脉两侧及爪片后半部淡黄褐色,透明,爪片后缘黄白色,翅斑大,黑褐色。腹部包括生殖节黑褐至黑色。雌虫体黄褐色,前、中胸背板中脊黄白色;前翅淡黄褐透明,近端缘脉间略显淡黑色晕,端区翅脉和爪片后缘黄白色,翅斑黑褐色;腹部背面有一些黑褐色斑。
头顶近方形,基宽微大于中长和端宽,中侧脊起自侧缘基部约1/3,彼此延伸至头顶端部相遇,并突出于端缘,“Y”形脊清晰,基隔室后缘宽为最大长度的1.7倍,为中长的2.2倍;额长为中部最宽处宽2.4倍,端宽约等于基宽,中脊在额的最基端分岔;后唇基基部不明显宽于额的端部;喙伸出中足转节,但不达后足基节;触角长,圆柱形,第1节长为宽的1.6倍,第2节为第1节长的1.6倍,伸达后唇基中部。前胸背板宽于头部包括复眼,稍短于头顶中长,侧脊不伸达后缘;中胸背板长为头顶和前胸背板之和的1.4倍。后足刺式5-8-4或5-9-4,距大而薄,后缘具齿40枚左右。
雄虫臀节短,筒状;尾节后开口长稍大于宽,侧、腹缘完整无突起,侧面观,腹缘斜而长,背侧角向后背方突出;膈背缘中部具一对刺状突起;阳茎长,管状,端部膨大,侧面观,端半部背、腹缘各具3个刺突,其中背缘近端部的一个最大,基部与另一个刺相连,腹缘近端部相邻的2个小刺呈相背弯曲,另在阳茎腹面基部有一端部分岔的、可活动的片状物,其长度稍超过阳茎长的一半;悬片腹半椭圆形,背柄长方形,略向基部加宽;阳基侧突牛角状,基部彼此相接,后向上适度岔离,再向内弯,并向顶端逐渐变细,围成一开放型的纺锥形空间。
长翅型:体连翅长雄5.6mm,雌6.4mm;体长雄3.2mm,雌3.9mm;翅长雄4.8mm,雌5.7mm。
观察标本:长翅型6♂♂、8♀♀,浙江天目山,1984.Ⅵ.23,丁锦华、杨汉兵。
头顶近方形,基宽微大于中长和端宽,中侧脊起自侧缘基部约1/3,彼此延伸至头顶端部相遇,并突出于端缘,“Y”形脊清晰,基隔室后缘宽为最大长度的1.7倍,为中长的2.2倍;额长为中部最宽处宽2.4倍,端宽约等于基宽,中脊在额的最基端分岔;后唇基基部不明显宽于额的端部;喙伸出中足转节,但不达后足基节;触角长,圆柱形,第1节长为宽的1.6倍,第2节为第1节长的1.6倍,伸达后唇基中部。前胸背板宽于头部包括复眼,稍短于头顶中长,侧脊不伸达后缘;中胸背板长为头顶和前胸背板之和的1.4倍。后足刺式5-8-4或5-9-4,距大而薄,后缘具齿40枚左右。
雄虫臀节短,筒状;尾节后开口长稍大于宽,侧、腹缘完整无突起,侧面观,腹缘斜而长,背侧角向后背方突出;膈背缘中部具一对刺状突起;阳茎长,管状,端部膨大,侧面观,端半部背、腹缘各具3个刺突,其中背缘近端部的一个最大,基部与另一个刺相连,腹缘近端部相邻的2个小刺呈相背弯曲,另在阳茎腹面基部有一端部分岔的、可活动的片状物,其长度稍超过阳茎长的一半;悬片腹半椭圆形,背柄长方形,略向基部加宽;阳基侧突牛角状,基部彼此相接,后向上适度岔离,再向内弯,并向顶端逐渐变细,围成一开放型的纺锥形空间。
长翅型:体连翅长雄5.6mm,雌6.4mm;体长雄3.2mm,雌3.9mm;翅长雄4.8mm,雌5.7mm。
观察标本:长翅型6♂♂、8♀♀,浙江天目山,1984.Ⅵ.23,丁锦华、杨汉兵。
国内分布